3月11日,萬眾矚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布,十四五規劃是頂層設計下的發展規劃和方向,這對指導我們未來五年的工作發揮著重要作用。
從量化指標來看,十四五時期的主要量化指標主要包括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綠色生態、安全保障等五大類。我們主要看幾個變化要求比較快的指標。
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到2025年需要從6.3件增長到12件,是一個幾近需要翻倍的目標,這意味著我們要加大基礎科研研究,這也和整個綱要把創新放在首位相印證,未來幾年加大科學研究創新,將會是非常重要的政策目標。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要從7.8%增長到10%以上。所謂數字經濟,綱要中指出,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網絡安全等新興數字產業。
此外,綱要中還有一項要求,要求十四五時期我國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7%,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據筆者查找資料顯示,過去幾年我國GDP呈現的主要特征就是制造業占比下滑,已經從2010年的40%占比下滑到了去年的27%,與此同時服務業占比大幅提升,從2005年的40%提升到了2019年的54.5%。因此,十四五規劃特別提到了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要求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大幅提升到17%。
據此分析,這樣的組合拳內在含義還是比較清晰明了,從頂層設計層面保障制造業的快速發展,避免經濟趨虛向實,突破制造業“卡脖子”的戰略新興領域。
最后對于低碳環保,十四五規劃也設定了非常具體的政策目標,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達成這一目標核心辦法也有詳細敘述,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深入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低碳轉型。
回歸到鋁加工行業,作為傳統的實體制造業,近年來行業發展雖有不俗成績,但路途可謂一波三折。產業鏈企業目前面臨著鋁加工營商環境發生變化、基礎材料研究薄弱、智能化自動化水平較低、環保剛性約束更加嚴格、貿易摩擦加劇、鋁材產能相對過剩等困擾。而自2020年以來,各種“漲價潮”紛至沓來,鋼材、鋁材、化工品、塑料等價格均有較大漲幅,近期連油價也迎來了9連漲,相信不少產業鏈企業已感受到了成本上漲與來自企業內外部的經營壓力。
而從產業鏈利潤的分配原則來看,誰在產業鏈上地位高,誰的競爭格局好,誰就能轉嫁更多的成本,實現更高的利潤率,誰就搶得競爭先機。從本次十四五規劃我們也能看出未來十年國家的政策支持方向和目標將會發生一些調整,或許過去是互聯網消費的黃金十年,但未來有可能是制造業的黃金十年。
藍圖已繪就,努力當為先??偨Y一句,不管市場怎么波動,希望我們都有長期堅持的定力和適度逆勢的勇氣。


在
線
客
服